不良资产是门好生意赣州达慧,但“救火不烧身”很关键。
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
上海停工近10年的“巨无霸”商业体,终于等来“白衣骑士”。
据阿里资产披露的信息,历经四度流拍的上海浦西佳程广场,近日被中国信达旗下公司以8.86亿元价格拿下。该标的物为一个集商业、办公等业态于一体的综合项目,建筑面积合计15.39万平方米。项目已取得预售证,外立面玻璃幕墙已完成大部分。
根据评估报告,项目总估值19.28亿元(土地价值13.19亿元,房屋价值6.09亿元),此次成交价仅为评估价的46%。按照建筑面积测算,楼面单价仅5756元/平方米,相当于用郊区毛坯房价格买下了中环边的商业综合体。
中国信达是四大AMC公司之一,在当下承担了纾困者角色,曾主导沈阳乐天世界、广州中广国际大厦、上海董家渡项目、北京佳兆业广场等不良资产项目的盘活。此次,中国信达的入场,意味着停工近10年的佳程广场,终于迎来复工希望。
但盘活并不容易。“中国信达后续还需投入大量资金完成装修、招商及运营,并需处理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。预计项目还需要重新申请规划许可,转型长租公寓或康养综合体或成破局关键。”一位商业地产人士称。
而且,中国信达自身也存在不小的压力。
━━━━
低价“捡漏”
上海浦西佳程广场位于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,按此前计划,项目将包含5A甲级写字楼、商业购物中心及精品酒店业态,总投资额约20亿元,由香港佳程集团打造。其中,商业使用期限为40年,办公为50年,均从2010年5月21日起算。
香港佳程集团为跨国投资企业,这个项目也是其在上海的首个商用物业。项目于2012年5月奠基,原计划2015年10月整体投入运营,通过双塔橄榄状建筑设计和国际品牌物业管理赣州达慧,建设成北上海的商业商务新地标。
然而,2016年底,项目在结构封顶、外立面幕墙基本完工之际,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戛然而止。2022年,因佳程集团破产,项目正式进入司法处置程序。
今年1月,上海浦西佳程广场被首次挂牌,底价为13.4984亿元,而后3月、5月、6月接连几次挂牌均因无人报名而流拍。直至第五次拍卖,终于有1人报名参拍,也是最终竞得者上海信秀复一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。该公司成立于2025年6月23日,注册资本100万元,由信达乾元(天津)资产修复投资合伙企业100%持股。
信达乾元(天津)则成立于今年3月,注册资金200多亿元,是中国信达旗下公司发起的550亿元不动产盘活投资平台中的一只。
从收购价来看,中国信达拿下上海浦西佳程广场,属实抄底了一番。前不久,同属上海静安区的泰禾大厦,由上海舜晟建设集团以6.597亿元代价拿下,用建筑面积(约2.55万平方米)计算,其成交单价约2.59万元/平方米。
不过,上海泰禾大厦早在2018年就建成,年租金回报率高达7%左右,而上海浦西佳程广场已停工近十年,后期开发盘活仍需投入不少资金。
香港佳程集团在内地留下的烂尾项目,不止上海浦西佳程广场。2014年,佳程集团同时启动上海、重庆、长沙、沈阳等地共计5个超大型综合体,最终全线溃败。
重庆佳程广场同样命运多舛,2022年首次拍卖19.38亿元流拍,经历12次降价后最终以4.1亿元成交,楼面价仅587元/平方米,相当于住宅地价的十分之一。
两地项目的相似遭遇,反映出商业地产的同质化过剩与区域需求错配的核心矛盾。根据赢商网数据,上海静安北彭浦新村大宁板块人均商业面积达2.3平方米,远超上海市1.2平方米的平均值。这种饱和状态直接导致空置率上升。比如,距离该项目最近的协信星光广场,空置率约40%。
━━━━
“救场主力军”也有压力
此次拍下上海浦西佳程广场,意味着中国信达不良资产业务再下一棋。
几个月前,中国信达旗下信达资本,通过下属子公司联合信达集团系统内各机构累计发起4只共 550 亿元不动产盘活投资平台,其中250亿元将用于Pre-REITs,专注于非住类不动产资产盘活,分别是信达乾元(天津)资产修复投资合伙企业,规模为200亿元;信达坤泽(天津)资产改造投资合伙企业,规模为50亿元。
这是国内资产管理公司(AMC)首次搭建的两个面向全国性非住业态不动产纾困的投资母平台,将成体系地将金融与商业模式深度融合,并链接公募REITs作为退出方式。
信达资本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姜浙表示,非住类不动产,诸如大型商业地产、高端写字楼等,其核心盈利模式在于租金等运营端收益。然而,一旦运营不善,就会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,引发高负债压力、融资渠道梗阻以及运营成本难以负担等一系列问题,逐渐形成非住类不动产困境资产。
因此,在面对全国非住类不动产Pre-REITs平台搭建过程中,信达方面作出了两个尝试,一是通过Pre-REITs模式,允许投资者提前参与到非住宅类标的资产的建设、运营及培育中,深度介入项目盘活的全过程。二是在盘活进程中引入商管公司,成功打通“纾困并购—改造修复—运营提升—价值退出”全链条,实现“金融+地产+产业”资源整合和功能闭环。
此次信达接盘上海浦西佳程广场,正是借助Pre-REITs基金模式盘活不良资产的一次试水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救场主力军”中国信达,其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正陷入亏损局面。
财报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末,中国信达资产规模1.64万亿元,其中不良资产经营板块总资产9152.23亿元;全年收入730.4亿元,其中不良资产主业收入403.73亿元,占总收入的55.3%。
尽管中国信达的不良资产经营主业收入多,但实际利润为-5.87亿元,历史上首次出现亏损;其大部分利润来自金融服务类业务,有43.18亿元,税前利润贡献占比108%。这也意味着,传统的不良资产经营方式和手段已不能再支撑其收入。
作为中国信达涉房类不良资产开发管理业务平台,信达地产也一同参与房企项目纾困。2024年度,信达地产净利润亏损7.84亿元,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35亿~39亿元。
不良资产是门好生意,但“救火不烧身”很关键。
值班编委:李红梅责任编辑:马琳 温红妹审读:戴士潮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
好点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